《環看天下》:中韓領導人通電話 分析:兩國關係有望回暖

​【橙新聞】​​6月10日上午,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電話會談,這是李在明就職後首次與中方最高領導人直接溝通。習近平再次祝賀其當選,並強調中韓作為「搬不走的近鄰」,建交33年來超越意識形態差異實現共同發展,健康穩定的雙邊關係符合兩國根本利益,更有利於地區與全球和平繁榮。

一、核心表態:雙邊關係新定位

  1. ​中方四點主張​​:

    習近平提出中韓應「堅守建交初心」,推動戰略夥伴關係向更高水平邁進,並呼籲:

    • 加強各層級交流與戰略互信
    • 維護多邊主義與全球供應鏈穩定
    • 深化人文交流夯實民意基礎
    • 尊重彼此核心利益,確保關係行穩致遠。
      李在明對此全面認同,稱讚中國發展成就,承諾推動雙邊睦鄰友好,增進民眾感情與合作成果。
  2. ​韓方主動邀約​​:
    李在明邀請習近平出席11月在韓國慶州舉行的APEC峰會,希望藉此深化雙邊關係討論。

二、關係回暖的現實基礎

  1. ​經貿「壓艙石」效應顯現​​:
    • 2024年中韓貿易額達​​3280.8億美元​​(同比增5.6%),中國連續21年穩居韓國最大貿易夥伴,韓國重返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。
    • 半導體、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深度綁定,形成「你中有我」的共生格局。
    • ​自貿協定談判加速​​:第二階段談判於今年4月重啟,聚焦服務貿易與投資領域,有望突破前期停滯。
  2. ​民間交往升溫​​:
    • 中國近期對韓試行免簽政策後,赴韓中國遊客激增,旅遊、美容、免稅行業顯著回暖。
    • 韓國業界期待以「實用外交」為基調,進一步擴大經濟合作。

三、挑戰與機遇並存

  1. ​修復信任的關鍵障礙​​:
    韓國前政府因在台海、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核心利益,導致雙邊關係跌至冰點。遼寧大學學者呂超指出,若新政府繼續強化美日韓軍事合作或觸碰中國底線,關係改善將難以實現。
  2. ​國內政治制約​​:
    李在明政府面臨國內政治對立與社會撕裂,外交策略可能趨於謹慎,關係回暖或呈「漸進式」而非戲劇性轉變。

四、專家觀點:觸底反彈信號明確

呂超分析認為,此次通話釋放中韓關係「觸底反彈」的積極信號;《環球時報》引述觀察指出,雙方重提「建交初心」與「互利共贏」,為修復關係奠定政治基礎。韓國《金融新聞》則預期,中美經貿摩擦若緩和,將為中韓合作創造更大空間。

​【綜合研判】​
本次通話以​​30分鐘親切交流​​定調雙邊關係新方向,但實質進展需觀察後續行動:一則看自貿協定談判能否突破;二則驗證韓方在敏感議題上的實際政策調整。在東北亞地緣變局中,中韓能否真正實現「合則兩利」,仍繫於韓國新政府能否平衡安全與經濟的雙重需求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
Scroll to Top